2020年廣東美育浸潤計劃彙報:14個地區近22萬名師生參與
信息時報 | 見習記者 劉安琪 記者 成小珍 | 2021-01-08 14:51:09
信息時報訊(見習記者 劉安琪 記者 成小珍)1月7日,廣東省教育廳舉辦2021年全省美育浸潤行動計劃交流研討活動,首批加入計劃的14所高校分別彙報了2020年工作開展情況,各所高校工作效果均達到預期。據悉,今年將新增5所高校加入全省美育浸潤行動。

記者從現場瞭解到,2020年度廣東省高校美育浸潤行動計劃主要面向粵東西北地區,共有14個地區,63所中小學,3100個班級,約217000多名師生參加了浸潤活動。
部分高校依託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通過通過浸潤美育課程設計,課程設置形成了品牌特色。其中,韓山師範學院將潮州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課程教學,以及社團建設美育實踐活動。廣東工業大學利用課程平台資源編入嶺南灰塑文化,指導幫助汕頭市中小學浸潤美育課程的改革。
據瞭解,一些高校組織號召更多的優秀專業老師,青年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自主參與到計劃中來,赴浸潤計劃中小學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支教和藝術社團活動,幫助貧困山區學生更好地參與融入。
其中,嶺南師範學院組織了15支志願服務隊,每週開展約1000多人次的志願服務中小學美育課程教學。通過對幫扶學校進行量身定做,開展第二課堂美育實踐教育。嘉應學院中開展藝術與輔導講座20餘場,安排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10餘場,先後有200多名師生志願者參與到浸潤計劃中,受益的中小學生高達4000多人。
廣東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邱克楠希望各高校,“做好規定動作,兼顧自選動作。”規定動作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美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在完成這些內容的基礎上,也可以開展一些有特色的幫扶項目。“有些學校已經做了像廣東的灰塑,英歌舞等等之類的,其他學校也有。這些是特色的一些幫扶項目,未來也可以開展。”邱克楠説。